近期活动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英国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2022年交通系列讲座成功举办第三、第四场专题讲座
2022-09-16 18:15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3016

2022年9月14日北京时间19:00至21:00,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英国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2022年交通系列讲座成功举办第三场及第四场讲座。本期两场专题讲座由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李红昌教授主持,采用Zoom在线会议直播形式,继续为中外交通学者搭建了学术对话的桥梁。其中,第三场专题讲座由来自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的行为建模专家Charisma Choudhury教授做报告“Utilising Physiological Data for Augmenting Travel Behaviour Models”,特邀北京理工大学余碧莹教授、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王雅璨教授进行点评;第四场专题讲座由运输与能源领域专家Zia Wadud副教授做报告“To Own or not to Own? That is the Question!”,特邀浙江大学陈喜群教授、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姜锐教授进行点评。

1663323478921947.png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英国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

2022年交通系列讲座第三场及第四场讲座开启

 

第三场专题讲座的演讲嘉宾Charisma Choudhury教授是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的未来领导研究员和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的全职教授,同时也是利兹大学选择建模研究团队负责人、跨学科选择建模中心副主任。Charisma Choudhury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入利兹大学之前,她先后在孟加拉工程技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欧洲兰德公司和剑桥系统公司工作。她目前的研究聚焦于使用新兴数据源(特别是基于发展中国家的情景)进行出行行为建模。Charisma Choudhury教授现担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的名誉客座教授,同时也是阿兰·图灵研究所的图灵研究员;她还是国际出行行为研究协会现任副主席(2024年当选主席)。

Charisma Choudhury教授在第三场讲座中首先讨论了将新兴数据源加入交通行为建模过程的研究前景及现存挑战,接着深入介绍了使用新兴数据源对驾驶行为、骑车行为和住宿选择进行研究的三个案例。她指出,相关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获得广泛的数据源对交通行为进行建模,特别是诸如肤电导率、心率记录、眼球追踪信息和脑电图此类的生理传感器数据,未来有望成为研究出行者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的数据来源。但是,现有研究在筛选有用信息、建立适宜模型、搜集实验室外数据等方面存在着困难。Charisma Choudhury教授特别分享了三个应用生理传感器数据的案例。案例一采用了结合驾驶模拟器和生理传感器的数据,模拟开车时心理压力对跟车间隙决策的影响。该案例应用利兹大学驾驶模拟器(UoLDS)模拟驾驶场景,使用Empatica E4来收集有关皮肤电导、心率、血流脉压的生理传感器数据。模拟过程中,共设置了10个不同长度的跟车间隙,并设置了包括拥堵在内的多个压力诱导事件。结果表明,利用皮肤传导和心率数据来解释跟车间隙接受行为提高了拟合度,证明了通过混合结构将神经数据成功纳入一般数学模型的可行性。案例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脑成像数据对人们在虚拟环境下骑自行车过程中的风险感知进行建模。该实验共设计了24种交通场景来记录人们的行为反应,构建了7级李克特量表来测度人们的感知风险和骑自行车的意愿;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会收集被试者的脑电数据(EEG data),同时也收集被试者的个人特征与社会特征信息。结果表明,在交叉路口处,在跟车间距较短而产生潜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骑车人减速倾向会提高,同时,α波神经数据也会增加;此外,与不使用神经数据的模型相比,使用神经数据后结构方程中包含变量的标准误差更小。案例三则通过将眼动追踪数据与SP数据相合并,研究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住所的选择行为。该研究共获得来自38个被试者的1430条选择数据及他们的眼动追踪数据,并分别构建了两个模型,一个是MNL模型,眼动数据将影响模型的β值;另一个是DFT模型,眼动跟踪数据将调整该模型的“注意力权重”。结果表明,DFT模型比MNL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性,并且具有估计注意力权重的DFT模型优于具有估计缩放系数的DFT模型。

1663323554990619.png

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Charisma Choudhury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余碧莹教授、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王雅璨教授作为第三场专题讲座的点评嘉宾依次对Charisma Choudhury教授的学术报告进行了深度点评。余碧莹教授主要围绕三个案例与Charisma Choudhury教授展开讨论。余碧莹教授指出,这些反映人们生理方面的数据可能会受到驾驶经验的影响,即因素之间可能是交叉混合的。她与Charisma Choudhury教授相互探讨了在接受已融入生理数据后的研究结论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提出何种政策或措施来改善人们的交通行为。Charisma Choudhury教授认为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差异化策略,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生理数据测量在汽车驾驶中的应用。

1663323617415401.png

北京理工大学余碧莹教授精彩点评

 

王雅璨教授重点围绕生理传感器数据的优势、挑战和机遇与Charisma Choudhury教授进行了讨论。王雅璨教授指出,生理传感器数据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对同一决策者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并且还能捕捉到影响交通行为个人层面的“更软”因素;此外,这些数据还能与SP数据、RP数据相结合。王雅璨教授认为,挑战和机遇并存,这种数据可能存在噪音干扰,但可以利用实验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对一些干扰因素进行控制;这种数据需要专业设备,成本较高,但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在实验资源较为丰富、开展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开展相关研究。

1663323683935841.png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王雅璨教授精彩点评

 

在第三场讲座中,Charisma Choudhury教授紧紧围绕“Utilising Physiological Data for Augmenting Travel Behaviour Models”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包括生理传感器数据在内的新兴数据源对交通行为建模研究领域的影响。该研究聚焦微观、视角前沿,心理学、经济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碰撞拓宽了参会者的研究视野。两位特邀点评人余碧莹教授、王雅璨教授则进一步探讨了数据获取的可操作性、数据本身的精确性等问题,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挑战和机遇,为参会者提供了精彩的思想火花。其他与会嘉宾与参会人也在Zoom问答平台上进行了积极的提问与讨论。

紧接Charisma Choudhury教授精彩讲演之后的是第四场专题讲座,由讲演嘉宾Zia Wadud副教授分享关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背景下私有汽车及叫车服务的需求比例、私有汽车便利性价值的最新研究。Zia Wadud副教授是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和化学与工程学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交通研究所的研究生科研主任。Zia Wadud副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于交通接驳以及多学科背景下的交通与环境问题,他对新兴交通机动能力和新能源前景尤有兴趣。Zia Wadud副教授身兼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交通研究协会的能源、气候变化和航空三个不同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他在一流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最近关于自动驾驶、共享、电动汽车成本的研究已经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Zia Wadud副教授目前参与了UKRI的UKERC和UKCREDS研究项目,并就自动驾驶的影响向交通部提供建议。Zia Wadud副教授拥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此前曾在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工作。

Zia Wadud副教授在本场讲座中,援引多个媒体关于“未来无人驾驶的时代到来后,每个人都会放弃他们的汽车吗?”的评论报道,抛出两个研究问题:在考虑到车辆拥有与使用成本分布的情况下,拥有汽车和按需乘车服务的潜在需求比例是多少?拥有汽车带来的便利性价值是多少?Zia Wadud副教授首先指出,拥有汽车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车辆折旧、燃料消耗以及保险支出等多部分,然而许多文献只关注到了拥有车辆的平均成本,而使用成本的分布情况同样值得关注。通过英国国家交通调查数据得到的关于私家车年度使用成本的经济成本分布曲线图表明,曲线左端较平缓,代表这部分车辆使用成本不高(例如老旧车辆),右端较陡峭,代表高昂的使用成本(例如名牌汽车)。除了经济成本外,还要考虑人们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成本,此时成本分布曲线将有更大的增长速率。相比于传统汽车,自动汽车虽然增加了资本支出,但减少了燃料、停泊和保险方面的费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约40%的时间成本。Zia Wadud副教授通过调研人们对“自动驾驶车辆是否让花在出行上的时间更有用处”的感知程度分布、以及该感知分布与使用自动驾驶车辆的兴趣之间的联系,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手动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更有助于减少时间成本。Zia Wadud副教授还指出,自动驾驶车辆包括出行服务和私有两种类型,而出行服务车辆还可细分为专享型和共享型。在出行时间收益方面,专享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的收益约为私有自动驾驶车辆的一半,而共享型车辆的收益又是专享型出行服务的一半。他展示了在传统燃料驱动和电动两大类汽车中,私有手动驾驶、私有自动驾驶、专享型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共享型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四类车辆的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另外,多元Logit回归模型也估计出哪些因素使得上述四类车辆在不同情形下成为成本最小的选择。最后,Zia Wadud副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利用实验方法探究拥有车辆带来的便利性的价值。

1663323748461706.png

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Zia Wadud副教授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陈喜群教授、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姜锐教授作为第四场专题讲座的点评嘉宾依次对Zia Wadud副教授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陈喜群教授表明Zia Wadud副教授的讲座令人印象深刻,两个研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他指出,该研究得出了“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拥有私家车”这一略微反直觉的重要结果,意味着我们在鼓励人们减少拥有车辆方面仍然任重道远。陈喜群教授也指出,性别对于是否拥有私家车的影响十分有趣,该现象背后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对于隐私的敏感性不同。

1663323807657061.png

浙江大学陈喜群教授精彩点评

 

姜锐教授主要在应用研究结论与拓宽研究情境方面与Zia Wadud副教授展开讲论。他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基于英国情景的研究结果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有待讨论。他也指出,人们有可能在工作日使用私家车,而在周末使用叫车服务,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结论。Zia Wadud副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地回答。

1663323869666181.png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姜锐教授精彩点评

 

在第四场讲座中,Zia Wadud副教授紧紧围绕“To Own or not to Own? That is the Question!”这一主题,在自动驾驶车辆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展示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认可度和使用意愿,并对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私家车、专享型和共享型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的需求比例予以探究,同时,他也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的关于私家车便利性的价值结果。该研究紧跟时代脉络,深度诠释了交通技术进步宏观背景与微观个体理性选择的碰撞与融合,结论引人深思。两位特邀点评人陈喜群教授、姜锐教授对于研究结论的含义、启示及适用性等的多元探讨,也为后续研究和政策建议提供了有益启迪。

2022年交通系列讲座的第三场及第四场专题讲座承接了前两场专题讲座的学术研讨风范与学术对话深度,为与会的中外学者、研究人员、高校师生提供了精彩的思想、严谨的研究范式、有益的研究成果与深刻的洞见,既丰富了中外交通运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为当前我国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