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Seminar从众多投稿的论文中甄选出十篇进行现场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蔡跃洲教授分享了题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视角的中国数字经济测度——基于ICT特征和增长核算的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的论文,他以1992年网景公司推出第一款浏览器作为数字时代的元年,分析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以及占GDP的比例,以此测算了数字经济。 中山大学的刘毓芸副研究员分享了题为《重点产业政策与人才需求——来自企业招聘面试的微观证据》的论文,以《非你莫属》这档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点产业政策与人才需求之间的联系。她采用节目中的求职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高于一般行业。 上海财经大学的杜善行博士讲述了题为《基于市场摩擦系数视角下——区域内行业工资差异与土地价格的关系》的论文,围绕市场摩擦系数这一影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利用农业土地价格与工业土地价格差值作为研究变量,以实证研究了各区域内行业工资差异与土地价格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市场效率最高。 中国人民银行的李建强博士以《P2P网贷下金融普惠与金融稳定:鱼和熊掌能否兼得?》为题进行报告。李建强首先介绍了该主题的文献梳理与各国之间的不同政策。通过仿真模拟发现,P2P网贷下金融普惠与金融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监管适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监管水平都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 在下半场的交流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世强博士做了题为《转售价格维持与批发价格决策的组合效应——基于空间价格歧视模型的研究》的主题报告分享。王世强创造性的从企业利润的角度出发,得出有意思的结论:即有时企业对商品转售价格上界进行控制,但是相应的批发价格也会相应上升,企业利润反而会上升。 接着,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张磊以《一样的科学,不一样的政策——各国转基因产品标识政策差异的博弈均衡分析》为题进行报告,汇报了诸如“自愿标识政策可能比强制标识政策更优”等结论。 浙江财经大学的张晓琦博士介绍了论文《Mining the hidden link structure from distribution flows for a spatial social network》,该论文介绍了如何从真实的数据中获得相关的网络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有贵教授介绍了论文《Money Creation of Banks under Multiple Regulations》,文中他试图改变传统经济学将金融和货币视为服务中介的认识,构建起原创的银行放贷模型,强调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最后,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的李金宇博士介绍了《考虑民航价格歧视的高铁与民航Cournot博弈模型》,他在民航与高铁之间价格竞争博弈情境下,分析了民航价格歧视给企业、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围绕本次seminar报告的十篇论文,老师和同学们就论文里模型的设定、数据处理、命题推理、计量方法和实证结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