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
多家校内外媒体深度报道学院案例工作
2018-10-17 08:37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28550

近日,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MBA教育网等校外媒体先后发布由学院品牌与营销办公室采访撰写的长篇综合报道《让案例成为商学院发展的源头活水——北京交大经管学院案例工作成效显著》,学校新闻网也在网站首页滚动新闻栏发布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让案例成为商学院发展的源头活水

——北京交大经管学院案例工作成效显著

 

      20189月,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结果重磅出炉,在最终入选的来自45所院校的92篇案例中,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独占7篇,成为本次大赛中获奖最多的三所院校之一;在同月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中,学院MBA学生团队又在全国88所院校1500支团队中获得全国季军的好成绩。案例,已日益成为学院服务产业发展、培育领军人才的品牌工作,引发瞩目。

邀请专家进行案例论文写作培训

为学生复盘企业发生的故事

在国内高校为MBA开设的会计学相关课程上,普遍会讲到“财务共享”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书面内涵不足百字的抽象概念,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会计系崔永梅教授团队系统梳理与中国中铁多年合作积累的丰富素材,精心撰写出题为《小支点,大未来:财务共享如何突围》的教学案例,后来入选全国MBA教指委“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作为案例教学的亲身实践者,同时作为学院分管案例工作的副院长,崔永梅介绍,案例教学是当前商学教育最好的授课方式之一,通过情景化、深层次呈现企业发生的精彩故事,让学生进入管理决策情境,在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是能快速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学院企业管理系顾元勋教授深有同感。2006年,之前一直在企业就职的顾元勋来到经管学院工作。初登讲台的他在给本科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时,发现学生对“企业组织”的概念难以理解,于是试着引用自己所熟悉的两个企业实例加以说明,没想到反应出乎意料地好。尽管那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但牛刀小试便获成功,一举坚定了顾元勋探索采用案例教学的选择。“于我而言,能够较好地利用曾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优势;对学生来说,通过管理情境的再现,由抽象概念的学习转换为实际场景的考察,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多年来,顾元勋始终致力于案例研究和教学,成果丰硕。他撰写的3篇案例被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收录,2篇获评“全国百优”案例。其案例授课的课程则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之一,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

2014年,北京交大经管学院正式成立案例中心,旨在推进管理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发展,促进中国本土案例开发与共享。成立四年多来,中心的工作始终以教学为核心导向,同时在师资队伍和案例库建设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学院花大力气资助教师参加哈佛商学院、巴布森商学院等国外和国内高水平案例课程培训,学习一流的案例教学模式,四年派出教师210余人。同时定期举办案例沙龙,组织企业高管、高校专家和学院教师开展交流探讨,至今已达50多场。通过大规模的“送出去”和“请进来”,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分布于各大学科的近百人的案例教学队伍,其中苟娟琼、顾元勋、刘德红、柯金川、崔永梅、周绍妮、肖翔、马忠、赵杨、李远慧、曾德麟、邢颖、赵健梅、周辉宇、张莉莉、何琳、谢纪刚、赵晓丽等多次获得全国级案例开发奖项。

另一方面,学院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设立案例开发资助项目,鼓励老师自由申报,案例经评审后进入学院教学案例库。为提高教师积极性,学院将案例工作全面列入聘期考核和标志性成果奖励体系,同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社会实践成果验收的必需环节,这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开发原创性案例130多篇,其中近50篇被国内各大案例库收录,20多篇获评全国MBAMPAccMVMF等教指委优秀案例。在此基础上,学院投入资金购买哈佛、毅伟等顶尖案例库,作为教师开展案例研究和教学的重要资料。

这种成系统而高规格的培育,对于教师的提升是显著的。学院案例中心主任、金融系张莉莉副教授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坦言,在担任案例中心主任之前,自己对案例教学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工作原因接触案例之后,才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感觉真的不一样。“知识爆炸和信息化时代,书本知识往往滞后,信息化手段又大大拓展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渠道,传统的上课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上课的体验很差。通过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模拟独一无二的企业管理决策过程,课堂氛围大不相同。”“特别是专业学位学生培养,强调的是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契合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短短几年的时间,通过参加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培训、组织和参与学院案例沙龙等,张莉莉从一个案例工作管理者,迅速成长为学院案例研究和教学的青年骨干。

在大力推动案例教学的同时,学院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研究工作,以此提升管理实践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比如鼓励MBA学生撰写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的毕业论文,目前比例已高达80%以上;每年举办学院层面的校企互动的案例大赛,4年超过600人次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先后荣获总决赛季军等各类奖项12个。

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实践课

从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发现理论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因铁路而生,由管理起家,其前身为1909年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经管类学科发端于学校创建之始,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百十年来,在“知行”校训的引领下,学院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商学文化,“顶天”就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立地”就是与产业对接。案例研究,成为新时期学院实践“顶天立地”的有效载体。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和中国产业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巨大变革,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伟大实践,既为商学理论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崔永梅谈到,“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实践已远远走在了理论的前面,现有的中西方经济管理理论均难以全面解释当前中国的经济现状。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发现理论、创造新知。案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手段。”“通过对一个个标志性企业、现象级模式的深入剖析,从中总结和创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近代管理学科的诞生地,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与产业界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依托现有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以及8个国家及省部级平台,学院始终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于国家交通运输、现代物流、资本金融、信息技术、建筑地产、旅游健康等行业发展,成为支撑和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院教师每年承担200多个产业研究和产业服务项目,同时聘请300多名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及政府经济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研究和教学,给学院带来源源不断的案例。学院教师近年来开发的130多个原创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相关研究成果的直接转化。

充分发挥大学院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学院信息管理系苟娟琼教授团队也与中国中铁集团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内容涉及课题研究、项目设计、决策咨询等。“但远不仅限于此”,苟娟琼表示,“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同时也最难的是如何把企业的现实问题跟自己的科研、教学真正融合起来。”她认为,案例研究为此提供了钥匙。“高校跟企业合作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通过立项的方式去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同时也可以脱离开来,不局限于具体的合作,而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案例研究者,去客观、冷静地观察、分析企业,对一些重要而不紧急,也就是目前企业并不急于解决、但未来发展中一定会非常关心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好的建议。”“这样能更好地找到高校同企业合作的边界和平衡点,既做好企业服务,又真正发挥高校创新引领的作用。”实际上,在中国中铁集团在国内率先推动建设管理会计平台的过程中,学院团队就扮演了这种“外部顾问”的角色,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

基于上述理念,学院下一步还将探索采用“案例沙盒”的新模式。“传统的案例研究是别人做完了,你去总结”,苟娟琼介绍,“‘案例沙盒’则是师生在企业实践当中主动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更深一步开展行动设计研究,作为企业实践的参考,因此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她强调,由于“案例沙盒”既可以由教师科研团队实施,也可以是案例课堂的教师带着全班学生开展,因此“开启了一个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真正融为一体的新模式。”

在专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顾元勋也发现,始终保持对企业发展的敏锐性,持续更新知识信息和思考方式,密切关注具有典型时代性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机制,是保证案例质量的关键。在他主讲的《商业模式创新》课堂上,一位MBA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案例研讨后感慨万分,懊悔自己没有早点听到顾老师的课程,感叹“自己原来所在企业失败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中找到了答案。”

与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企业家管理创新大讲堂”

开创商学智慧多方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为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以“贡献商学智慧,培育领军人才,造福经济社会”作为办院治学的使命。案例工作显然很好地同时承载了上述三大使命。贡献商学智慧、实现多方共享,又是其尤为鲜明的特色。

在崔永梅看来,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案例、共同发现新知,这是商学智慧的创造;通过案例教学,将企业的故事复盘给学生——未来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这是商学智慧的传播;通过案例沙龙,交流经验、启迪思想,则是商学智慧的共享。她强调,共享经济背景下,如何推动案例,特别是针对中国企业研究开发的原创性案例多方共享与知识创造,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

张莉莉也认为,与企业合作开发案例,一方面能保证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学院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又为企业提供了战略决策依据、服务于企业自身发展。学校和企业信息互通,科研与教学深度结合,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能够在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商学院特点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同时,深化企业与学院、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互补。”

2016年,为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与中国企业联合会签订合作协议,内容包括联合建设“中企联—北交大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企业管理案例基地、合作开发企业管理案例等。这也成为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案例研究、深化理论创新共享的标志性成果。两年多来,2000多家中国管理创新标杆企业的一手资料被提供给学院教师,作为案例研究和教学的基础素材;多个企业案例基地得以建立,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从2018年起,双方联合举办“企业家管理创新大讲堂”,每周邀请一位行业龙头企业家来学院讲学,分享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果与经验,成为企业与高校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师生、校友与企业聆听者众多,几乎场场火爆。

事实上,作为开放办学的重要内容,北京交大经管学院在案例工作国际化方面的动作也很见力度。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举措,就是学院依托国家引智计划,与国际案例研究的顶级专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潘善琳教授建立合作关系,深化案例师资培训、教学模式改革、企业案例开发、案例论文撰写、学生案例写作等全方位交流,以此推动学院案例工作与世界一流标准全面对接,有效实现整体提升。

 “学院的愿景是成为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这不是空话和口号,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坚定的行动。”崔永梅强调,“通过我们的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既直接服务国家产业和行业发展,又致力于培养领军人才和产业精英,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引领。”“案例已成为学院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将持续深入地推动下去。”(文/李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