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
【成果发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完成疫情期间我国红外测温仪市场调查报告
2020-04-15 10:08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4986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红外体温检测设备被广泛使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自设课题对我国红外测温仪市场开展调查,对市场中使用的红外体温检测仪产品类型和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现阶段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和用户使用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疫情缓解后企业如何调整生产经营提出建议。该次调查活动已于3月上旬结束,形成的建议已提交相关部门。

1.webp.jpg

      基于技术原理的差别,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主要分为手持式和全自动两大类。手持式红外测温仪主要使用热电堆技术,大部分组件可由本土厂商提供,但红外传感器产品主要依赖海外进口。市场中贴牌生产情况较多,产品差异化较小,市场集中度不高。受制于传感器现货紧缺,产能不能短期大幅提升。全自动红外测温仪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产品设计生产技术难度大,我国已成为为数不多可进行全面国产化生产的国家,但目前仅头部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真正核心竞争力。两类测温仪价格差异悬殊,产量差异较大,手持式检测仪的产量为全自动检测仪的10倍,而产值仅占行业总产值的5%。受疫情影响两种类型产品产能应激性增长。

      由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性能不同,其使用场景和销售情况也不同。对于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使用场景灵活、单价低、需求量大,由此产生供不应求情况。产品价格飙升,由疫情前的百元左右,涨至200至500元。大型企业除部分被政府接管直接为疫区提供产品外,在零售市场中主营产品长期处于缺货状态,层层代理加价、贴牌生产等乱象频出,使得市场过热、产品良莠不齐。对于全自动红外检测仪,由于具有无接触式测温、大规模人群实时体温测量、可待在人工智能技术等特点,整机单价较高,主要布防于医院、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因此主要采购者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国内能快速提升产能并进行整机生产的企业较少,主要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部分企业纳入重点调拨防控疫情物资名单,受工信部统一调控制。    

2.webp.jpg

      针对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使用量较大,适用范围覆盖较广的特点对仪器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用户主要在室内使用测温仪,测量时环境温度在0℃至30℃区间。用户使用测温仪的品牌较多,对不同品牌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寿命质量评价较高,但对于测量准确度方面评价一般。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对测量环境和操作方法均有一定要求,由于疫情爆发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室外温度低,并且很多操作者并不知道正确使用方式,这些因素都会给手持红外测温仪的测量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和企业要积极调整消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短期内要缓解过剩的产能,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对于小规模企业要实时监控公司现金流情况,动态降低产量,并寻求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多元化经营。对于大型企业,应及时关注海外市场动向,深挖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有关行业协会应及时监测产品市场渗透率变化,及时指导中游企业生产;对供应链上游企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的监测监管,同时企业自身也应摸清客户的生产能力后实行每周出货,既确保正常生产又避免资源闲置。从产业中长期发展来说,应解决此次供不应求的主要矛盾——芯片进口依赖较大。因此,头部厂商应不断加大核心部件及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促进芯片和探测器组件国产化率逐步渗透,使产品在性价比、集成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使得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自设课题“突发公共事件对公共交通运输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陈培瑶、穆子龙、李宜航、梁潇艺、李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