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
【教授观点】宋守信:特殊时期,针对性消除员工恐惧疑虑心理
2020-03-12 16:22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4549

      3.png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复工复产,但有的企业由于部分员工存在恐慌心理,复工率不高; 有的企业由于员工工作状态不正常导致事故发生。在这个特殊的久停复产高风险时期,要取得防疫、安全生产双胜利, 仅仅靠强调责任心和严格纪律约束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心理管理,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平和心态和有条不紊的行为方式同样是保障安全的重要基础。 

      研究表明,生产事故致因中大约60%源于主动心理,40%源于非主动心理。在以往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多数规章制度和监督考核办法是针对主动违章行为的,而对于由于心理紧张、情绪恐慌等非主动违章行为的管理措施相对缺乏。考虑到当前疫情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冲击,员工在心理上存在比通常更多的 不稳定因素,管理者更要充分运用安全心理促进办法,以人为本,从心出发,对企业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进行深入辨识和解析,采用多项举措综合管理。 

      这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以保障员工健康安全为本,从消除恐惧心理、疑虑心理出发,努力创建安全可靠的环境,提供安全保障。二是以把控不同员工不同行为特点为本,辨析各类导致违章的心理,引导员工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消除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如何消除员工恐慌心理?消除恐慌的关键是消除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担忧,避免对企业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和对个人所获得的疫情信息的不信任。

      对于员工对疫情防控措施的不信任,企业应该充分保证员工工作环境防护可靠,而且要将工作进展和效果及时公之于众,让员工一清二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责任和现场管理措施等,都可以使大家消除恐惧,放心大胆地从事岗位工作。

      对于员工对所获得信息的不信任,企业应该考虑建立客观公正的信息发布通道,及时准确地输送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信息,使大家养成通过正式渠道获取信息的习惯。

      此外,由于个体的区别,生产活动中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应。在现场安全管理中要对个体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针对不同特点的心理行为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

      例如,对于活泼型的员工,对其提出的积极的建议可以采纳,对消极负面的牢骚要及时控制影响,避免埋下安全隐患。对兴奋型的员工,要注意控制其情绪,避免由于急于求成造成事故。对沉静型的员工,需要避免他们固守以往应对某些危险的经验,如对特殊时期的管理模式有抵触情绪,需要提前进行说明和引导。对于抑制型的员工,需要及时排除他们经常无来由的焦虑,做好充分的心理疏导和预训。

      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员工对于同样的环境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仅仅靠班前安全交底、 统一危险点预控措施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观察,充分交流,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科学安排工作,实现防疫、安全生产双赢。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年3月12日第4版)